浏览数量:25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丁家庄小学 发布时间: 2021-12-18 来源:本站
为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2021年12月9日至12月15日,南京市丁家庄小学四年级数学组开展了本学期的校本教研活动。上课的三位老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递进优化的示范课。
此次教研活动的课题是《认识垂线》,上课之前,四数组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姚远老师指出在课上要给孩子提供多组互相垂直但倾斜程度不同的直线,鼓励学生通过变式寻找共同特点——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从而抽象出垂直的最本质特征。蒋老师强调教师可以巧借手势操作演示什么是垂直,既直观又生动,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李艳老师提到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板块的内容时,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等工具,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思维,帮助学生完成对垂直概念的建构。夏悦老师指出“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可以借助课件演示点到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线段中,垂直线段的长度是最短的,在演示中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李艳老师的第一节课,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认识了“相交”,进而重点认识了相交的特殊形式“垂直”,并通过“游戏对决”的方式巩固了新知。接着,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安装水管”的实际问题,感受“点到直线的距离”,让学生了解了“垂直线段”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深切体会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最短”的道理。
夏悦老师在李老师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夏老师反复利用三组直线进行研究,第一次研究出相交就能产生一个交点和四个角,第二次研究出相交成直角时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以及判断互相垂直的依据——相交成直角,接下来依次变化两条直线的长短和位置,以此判断互相垂直和摆放位置没有关系,然后继续变换两条线,只要两条线相交成直角,它们就互相垂直,随后练一练,巩固判断互相垂直。最后教学点到直线的距离时,通过有限测量得出结论:垂直线段最短,夏老师增加了动画演示中环节,让学生再次深刻直观的理解了这一结论。
最后,蒋崇慧老师在李老师和夏老师的基础上继续改进,更加注重概念的理解和构建。通过自学、质疑、解惑的过程,调动学生用自己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判断,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促使他们把想象、情感等都参与到学习中,亲身体验,理解相交中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现象。在认识“互相垂直”及“垂足”“垂线”时,先让学生阅读书中的内容,找出这些概念的具体定义。在自己学习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后,全体四年级老师相约研讨,一致认为学生要通过大量的实际操作、动手活动,突破知识难点,达到思维提升。三位老师从“概念引入——概念形成——概念巩固——概念深化”概念教学的四个阶段入手,将枯燥的概念教学,化作轻松的活动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获得思维的提升。
审核:王静